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数学学习数学教研数学课题研究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初探» 正文
  1.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初探

  2. [11-19 19:27:35]   来源:http://www.85jc.com  数学课题研究   阅读:8500

概要:第三组是与乘除法含义有直接联系的三种应用题,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重点是引导学生在明确题意的基础上联系乘、除法含义进行思考。第四组是反映两个数与它们的倍数之间的关系,需要间接运用乘、除法含义进行思考的两数倍数关系的应用题,教学中应以正确建立“倍”的概念,沟通其与乘、除法含义的联系为重点。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应用题的启蒙教学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对应用题进行适当渗透,早期孕伏。其任务是实现看图说话和看图计算→图画表示的应用题→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文字应用题的过渡,并逐步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懂得应用题中条件和问题间的关系,掌握思考方法和解答步骤。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孕伏阶段,即看图说话和看图计算。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善于诱导,循序渐进,有意识地提前起步。一般可从“准备课”起就训练说一句完整的话,而后再逐步训练学生说两句话、三句话。在此基础上,可结合具体题目引导学生试着将第三句话改说成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初探,标签:课题研究,http://www.85jc.com
第三组是与乘除法含义有直接联系的三种应用题,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重点是引导学生在明确题意的基础上联系乘、除法含义进行思考。
第四组是反映两个数与它们的倍数之间的关系,需要间接运用乘、除法含义进行思考的两数倍数关系的应用题,教学中应以正确建立“倍”的概念,沟通其与乘、除法含义的联系为重点。
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应用题的启蒙教学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对应用题进行适当渗透,早期孕伏。其任务是实现看图说话和看图计算→图画表示的应用题→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文字应用题的过渡,并逐步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懂得应用题中条件和问题间的关系,掌握思考方法和解答步骤。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孕伏阶段,即看图说话和看图计算。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善于诱导,循序渐进,有意识地提前起步。一般可从“准备课”起就训练说一句完整的话,而后再逐步训练学生说两句话、三句话。在此基础上,可结合具体题目引导学生试着将第三句话改说成疑问句,逐步熟悉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二是准备阶段,即教学图画表示的应用题。在这个阶段,可采取如下步骤训练:1.理解题意并了解题目中告诉了什么、求什么,初步孕伏应用题的结构;2.引导学生根据加、减法含义确定算法;3.列式计算。
三是过渡阶段,即教学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要引导学生懂得“条件”和“问题”等术语,进一步了解应用题的结构,并能根据条件和问题间的关系,联系加、减法含义确定算法,从而为文字应用题的学习打好基础。
2.3模式的运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是抛锚式的教学策略: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这里以小学数学第二册为例,简述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一种新型的应用题教学模式:
[page]-->
2.3.1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有意义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而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往往将学生的学习和现实生活隔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实际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促进创造思维的发挥。
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一环节主要通过课件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图文并茂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例如,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时,教师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动物乐园举行春季运动会,参加长跑的运动员有34名,参加游泳的运动员有18名。参加长跑的运动员比参加游泳的运动员多几名?”由于学生对“多”与“少”的概念已有实际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很难。可学生毕竟对这类应用题刚刚接触,所以又觉得解决这样的问题有一定的困难。就是在这种情形下,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2.3.2确定问题
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2.3.3自主学习
这一环节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计算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通过个别交流,小组交流,师生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所要提供的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时,可以设计多种有动画的应用题,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数学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数学学习 - 数学教研 - 数学课题研究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 抓实常规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