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综合知识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三个困惑» 正文
  1.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三个困惑

  2. [10-10 23:18:48]   来源:http://www.85jc.com  综合知识   阅读:8185

概要: 二、快慢 难易程度的拿捏不准似乎还不是关键问题。因为按正常逻辑,即使再难的题目,只要不是超纲得离谱(现代文阅读考查几乎不涉及这一问题),我们众多考生中的精英、天才分子,都能给人意想不到的准确解答。前提是,给予时间让其好好思考。这就涉及考试时间及解答速度要求问题。 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可能需要涵泳。宋代陆九渊说过,“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我们平时养成的阅读习惯、形成的阅读态度要求我们,读书读文不能太匆促。虽然,按培根的说法,“有的书可以选读,有的书可以速览”,但采用这种读书方法读的书,“仅限用于次要的和二流的书籍”,并且读这类书的目的主要是消遣和增加谈资,最大的功效不过是扩大一点视野。而我们的考查,其目的显然并不在于此。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阅读文学类作品,其要达到的目标是:“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每项要求,都不是我们能用匆匆一瞥的方式完成的。 要真正读懂一篇经典文章,需要采用“内引外联”的阅读方法:引用作者的写作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三个困惑,标签:综合知识大全,http://www.85jc.com

二、快慢

难易程度的拿捏不准似乎还不是关键问题。因为按正常逻辑,即使再难的题目,只要不是超纲得离谱(现代文阅读考查几乎不涉及这一问题),我们众多考生中的精英、天才分子,都能给人意想不到的准确解答。前提是,给予时间让其好好思考。这就涉及考试时间及解答速度要求问题。

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可能需要涵泳。宋代陆九渊说过,“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我们平时养成的阅读习惯、形成的阅读态度要求我们,读书读文不能太匆促。虽然,按培根的说法,“有的书可以选读,有的书可以速览”,但采用这种读书方法读的书,“仅限用于次要的和二流的书籍”,并且读这类书的目的主要是消遣和增加谈资,最大的功效不过是扩大一点视野。而我们的考查,其目的显然并不在于此。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阅读文学类作品,其要达到的目标是:“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每项要求,都不是我们能用匆匆一瞥的方式完成的。

要真正读懂一篇经典文章,需要采用“内引外联”的阅读方法:引用作者的写作背景,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对应自己的人生阅历,引发自己的人生感悟。而“内引外联”需要时间。下面以瞿秋白《告别》一文的阅读为例作说明。《告别》的末三段分别是:“俄国高尔基的《四十年》、《克里摩·萨摩京的生活》,屠格涅夫的《鲁定》,托尔斯泰的《安娜·卡里宁娜》,中国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动摇》,曹雪芹的《红楼梦》,都很可以再读一读。”“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永别了!”三段文字,至为简单。你走马观花,一扫而过,觉得文字并无奇特之处需要我们费神费思。然而阿尔卑斯山口的温馨提示“慢慢走,欣赏啊”同样适合于现代文阅读的“山口”。你放慢脚步,睁大眼睛,联系背景,仔细思考,会发现很多东西,得到很多的结论,收获许多的感悟。择要说明几点。《四十年》《克里摩·萨摩京的生活》今译作《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副标题为《四十年》,这里作者出现了笔误,将一书误写为两书。这一处笔误蕴含着如下信息:其一,瞿秋白在狱中撰写《多余的话》时间仓促,是想到哪写到哪,没能进行修改润饰甚至检查重读。其二,从这处笔误中我们可以断定,《告别》乃至整册《多余的话》并非伪造。一个时期内,“《多余的话》为伪造”的观点甚嚣尘上;但是,作伪者为表明伪造物的真实,一般会努力回避常识性的错误,像上述笔误,定然竭力避免。此处出现低级笔误,倒恰好可以反证《告别》乃至整册《多余的话》为瞿秋白所作。在临死前,念念不忘还可以再读哪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非常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文化的眷念,生命可无恋,文化不可不关爱。而从这些作品的选择中,我们又可以鲜明地看到瞿秋白的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倒数第二段关于豆腐的论述。中共的领袖,无产阶级的坚定战士,在临死前会流露出这样婆婆妈妈的思想?然而,瞿秋白是人,并且是真诚的人,性格直率的文人。这句话里包含着他对吃的怀恋,对草根饮食文化的偏好,对生命的珍惜,不是大有修为者是写不出这样的临终寄语的。从这个句子,我们仍旧可以反证《告别》的作者千真万确是瞿秋白。造假者没有水平造这个假,也没有胆量造这个假。

从上例可以看出,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读者需得浸淫其中,缓读慢品,内引外联。而我们的考试限时限速,不提供任何资料查阅,这样的考试,能让学生获得读懂文章的最大几率吗?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涵泳咀嚼,而考查时,要求其囫囵吞枣,这是一对明显的矛盾。

三、静躁

阅读的环境有时会直接影响阅读的质量。一般而言,准确解读文章需要一个“静场”。但我们的考试,因为与考生的“命运”关联度太大,考生已经不再能以一种平常心看待它。阅读、解题时,除少数破罐子破摔和心理素质超强的考生外,大多患得患失,心浮气躁。而心浮气躁是品味语言的大忌。在这种情绪下,不能完美解答阅读题,自然在所难免。有时,我们的考试不是考考生的学业水平,而是考考生的心理素质。当然,我们承认,心理素质是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之一,很需要得到重视和提高。但是将其与语文阅读水平测试搅和在一起,容易影响语文阅读水平测试效度和公平性,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怎样给考生营造一个“静场”,提供一个平心静气解读文章的环境,或许也应该是各级各类考试组织者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毕竟,静躁不同,考生发挥的水平也会有不同。

按习惯性思维,存在的就是最合理的,我们会想,现代文阅读考查大约只能这样考查吧。但是,我们既然发现了这种考查包含的某种无奈的不合理因素,我们是否应该提醒自己,要为提高这一考查的合理性再作点思考?目力所及,王尚文先生曾经试行过的通过现场朗诵来评判考生的阅读理解程度的做法,香港不少考试机构实行的通过上交读书笔记(开卷,限时较长——比如两天甚至一周)的阅读考查方式,都能有效降低上文所述问题对考试的干扰。当然,上述方法的运用,也会产生新的问题。这就更需要我们作出坚持不懈的思考和努力了。

上一页  [1] [2] 


Tag:综合知识综合知识大全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 - 综合知识

上一篇:高中文言散文教学三法之三:在置换中感悟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