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练习《诗词曲五首》问题探究» 正文
  1. 《诗词曲五首》问题探究

  2. [10-10 23:15:55]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155

概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交代: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心情:痛苦而又孤寂。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特点:用典。现状: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心情: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3、颈联写的是什么的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与“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与“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了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5、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作者是如何运用对照的手法来表现自己豪放、达观的性格的?在整首诗中,都透着淡淡的伤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改前面低沉的情调,作者自比像一只快要沉没的破船,而身旁却有千百只帆船疾速驶过;又像一株枯老的病树

《诗词曲五首》问题探究,标签: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交代: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心情:痛苦而又孤寂。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特点:用典。现状: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心情: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3、颈联写的是什么的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与“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与“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了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5、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作者是如何运用对照的手法来表现自己豪放、达观的性格的?

    在整首诗中,都透着淡淡的伤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改前面低沉的情调,作者自比像一只快要沉没的破船,而身旁却有千百只帆船疾速驶过;又像一株枯老的病树,没有生气,而前面的各种树木却欣欣向荣。在“沉舟”、“病树”与“千帆过”、“万木春”的对照中,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这两句诗深刻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给读者以新的意境,说明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春”字是整句乃至整首诗的亮点之一。“春’与“病树”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使得整句诗于惆怅之中展现了诗人豪放、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烂柯人”指王质。王质入山砍柴,停下来观看两个童子下棋,棋局终了,手中斧柄已经腐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诗人借第一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加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借第二个典故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家乡,仿佛有隔世之感。作者引用典故说明物是人非,表达诗人因思念友人而生发出的恍若隔世的惆怅之感。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遍意义。后人用此诗句,并不和刘诗原意契合,而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等。
 

【赤壁】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沉沙之折戟。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 不写山河破碎, 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4、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5、《赤壁》一诗有什么思想意义?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在诗中对赤壁之战周瑜的战功评价不高,认为他不过是侥幸取胜,大有阮籍登广武凭吊楚汉战场而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意味,也正是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全诗寄意千史,为唐诗中名篇。

  6、《赤壁》一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以小见大是本诗一大特色。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了历史往事,想到了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了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了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可谓想像丰富,含蓄而别致。而“铜雀春深锁二乔”,尤其精妙。诗人没有直言假使“东风不与周郎便”之后吴国的破灭,而是以“二乔”的命运来暗示战争的结局。这种写法很能发人深省,且既有情味,又有韵味。

[1] [2] [3]  下一页


Tag:初二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诗词曲五首》诗词精讲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