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练习《岳阳楼记》同步练习» 正文
  1. 《岳阳楼记》同步练习

  2. [10-10 23:15:55]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309

概要: 1、“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描写的洞庭湖的实景还是虚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文中三、四段分写“悲”、“喜”之情是作者代替“迁客骚人”设想出来的主观感受,并非作者对洞庭湖的客观描述,更不是他个人的即景抒情,你认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阳楼记》同步练习,标签: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1、“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描写的洞庭湖的实景还是虚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文中三、四段分写“悲”、“喜”之情是作者代替“迁客骚人”设想出来的主观感受,并非作者对洞庭湖的客观描述,更不是他个人的即景抒情,你认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尽管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在立志和求学态度上,仍有其积极意义,你能从这两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

  1、C

  2、⑴ 全、都

    ⑵ 一片

    ⑶ 靠

    ⑷ 因为

    ⑸ 到达

    ⑹ 穷尽

    ⑺ 离开 国都

    ⑻ 记述

    ⑼ 心理活动

    ⑽ 放晴

  3、C

  4、B

  5、C

  6、C

  7、D

  8、A

  9、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气象万千

 10、⑴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⑵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⑶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课内语段练习〗

  1、北宋诗人 屈原的《离骚》 具 俱

  2、前人之述备矣

  3、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启下的作用


〖课外语段练习〗

  1、⑴ 隐没;隐藏

    ⑵ 散开;消失

  2、B

  3、野花开了,散发着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4、阴雨连绵 悲(或:悲伤、忧伤) 朝暮四季 乐(或:喜悦,欢乐等)


〖创新题〗

  1、是虚景。事实上岳阳楼附近并未发现过虎、猿,“虎啸猿啼”可以理解成傍晚的风声浪声,也可理解为登楼者在特定的氛围中所产生的幻觉。这是一种艺术渲染的方法。

  2、略。

  3、略。

上一页  [1] [2] [3] 


Tag:初二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小石潭记》解词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