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三、拓展训练 白洋①潮 【清】张岱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②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真③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④惊飞。渐进,喷沫冰花蹴起⑤,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⑥无敢先后。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⑦,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炝碎龙湫⑧,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注释】①白洋:山名,又名龟山,在浙江绍兴;②遄(chuán):迅速;③真:同“直”;④擘(bò)翼:张开翅膀;⑤蹴(cù)起:涌起;⑥镞镞:同“簇簇”,聚集;⑦辟易:惊退;⑧炝碎龙湫:指龙湫之水像炒菜一样翻滚不止。龙湫,瀑布。 13.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同步练习及答案,标签: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三、拓展训练
白洋①潮
【清】张岱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②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真③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④惊飞。渐进,喷沫冰花蹴起⑤,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⑥无敢先后。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⑦,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炝碎龙湫⑧,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注释】①白洋:山名,又名龟山,在浙江绍兴;②遄(chuán):迅速;③真:同“直”;④擘(bò)翼:张开翅膀;⑤蹴(cù)起:涌起;⑥镞镞:同“簇簇”,聚集;⑦辟易:惊退;⑧炝碎龙湫:指龙湫之水像炒菜一样翻滚不止。龙湫,瀑布。
13.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 岁岁如之
A. B.
他很擅长讲故事,而且很动听。 如驱千百群小鹅
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 势欲拍岸而上
C. D.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势极雄豪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龟山一挡,轰怒非常 (2)坐半日,颜始定
15.解释下列句子,注意文从字顺哦!
(1)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真奔塘上。
译文:
(2)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译文:
16.作者为了突出海潮的壮美,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和修辞方法?
17.第二段“坐半日,颜始定”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8.本文同周密的《观潮》同写浙江之潮,它们在写作内容方面有何不同?
19. 如果你是观潮中的一员,你能细致描写一下观众们看表演时的场面吗?注意点面结合进行描写,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méng chōng gě qióng jiù lìn qǐ sè jì jiān
2.(1)不久;(2)踩;(3)一点也不;(4)逆流;
(5)树立,举;(6)船;(7)去,往;(8)租用
3.C(“惟妙惟肖”的意思是形容艺术技巧好,描写、模仿得非常逼真。而原句中弄潮健儿的表演并非模仿,因此用这个词形容不妥,不符合语境)。
4.B(A、C、D三项均用比喻修辞,仅B项用夸张的手法,故选B)
5.(1)争相奋力,逆流迎潮而上。(2)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浮沉。
6.(1)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2)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7.(1)几乎,将近;(2)连接。
8.B(A项“浙江”指钱塘江,而今义为浙江省;C项“骑”古义为“马”,今义为动词跨坐;D项“略”古义为“毫”“一点”,今义为“略微、稍微”。故选B)
9.(1)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啊;(2)杨万里的诗中说“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啊。
10.描写了海潮雄伟壮观的景象。
11.“仅如银线”“玉城雪岭”从“形”、“色”两方面写;“大声如雷霆”从“声”这一方面写;“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从“势”这一方面写,由远及近地写出海潮的雄奇壮观。
12. 周密 宋 公瑾 《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任选其一
13.A(A项第一个“故事”是“旧例、旧俗”的意思,第二个是“前后连贯,有吸引力,能感染人,可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的意思;B项两个“如”都是“像”的意思;C项两个“漱”都是“冲刷”的意思;D项两个“势”都是“气势”的意思,故选A)
14.(1)十分;(2)神色,脸色。
15.(1)只看见潮头像一条线,从海宁县扑过来,直奔向海塘;(2)观看的人们(被潮水)惊退,跑着躲避到海塘下面。
16.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多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17.用观者的感受反衬海潮的惊心动魄的气势。
18.《白洋潮》主要描写了潮来的过程及惊心动魄的气势,而《观潮》不仅描写了海潮的壮美,且描绘了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既写风景,又写民俗。
19. 略(提示:写作前要审清题目,你是观潮人中的一员,应以第一人称来写。写作时要结合原文的描写,加入自己的想象,主次分明、点面结合地进行场面描写。)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