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练习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同步练习及答案» 正文
  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同步练习及答案

  2. [10-10 23:15:55]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724

概要:内容预览: 第28课《观潮》同步练习 【课文导读】 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可谓是“天下第一奇观”,从皇帝到庶民,都要先睹为快。 本文就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壮气势,展示了她自然的不凡魅力,通过描写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学习本文,可以激发同学们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激扬争做时代弄潮儿的斗志。 【学习重点】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3.品读赏析,体会语言的精当,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提高审美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可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依“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围绕“观”字写了观潮的地点、时间,观潮人的心情,围绕“潮”字写了潮水的汹涌、气势磅礴。要通过抓住大潮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同步练习及答案,标签: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内容预览:
第28课《观潮》同步练习
【课文导读】
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可谓是“天下第一奇观”,从皇帝到庶民,都要先睹为快。 本文就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壮气势,展示了她自然的不凡魅力,通过描写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学习本文,可以激发同学们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激扬争做时代弄潮儿的斗志。
【学习重点】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3.品读赏析,体会语言的精当,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提高审美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可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依“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围绕“观”字写了观潮的地点、时间,观潮人的心情,围绕“潮”字写了潮水的汹涌、气势磅礴。要通过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等来理解词句。特别要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使自己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前可以搜集与“观潮”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等,增加对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有本文层次清楚,因此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钱塘江大潮的,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来观察事物的方法。
【训练提升】
一、基础巩固
1. 给加点字注音。
艨艟( )( ) 一舸无迹( ) 倍穹( ) 僦赁看幕( )( )
珠翠罗绮溢目( ) 车马塞途( ) 乘骑( ) 不容间也(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既而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2)如履平地
(3)人物略不相睹 (4)溯迎而上
(5)标枪舞刀 (6)一舸无迹
(7)随波而逝 (8)僦赁看幕
3.下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观潮》一文既写风景,又写民俗,使读者叹为观止。
B.南宋时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C.弄潮健儿手持十幅大彩旗,出没于惊涛巨浪之中,腾身百变,表演得惟妙惟肖。
D.海潮似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惊天动地,势极雄豪。
4.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B.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C.海涌银为郭。 D.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5.翻译下列句子,注意遵循“信”、“达”、“雅”的原则。
(1)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2)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6. 默写精彩文句,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准确无误。
(1)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2)杨诚斋诗云“ ”者是也。
二、精段阅读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仅如银线 仅: (2)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际:
8.下列加点词古今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D.而旗尾略不沾湿。
9.翻译下列语句
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⑵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10.概括本文段的内容,不超过十二个字。
11.本段从哪几个方面正面写海潮之盛?试结合文段说明一下。
12.本文作者 (1232一约1298), (朝代)词人,字 ,号草窗,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市)人。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著辑有《 》等。

[1] [2] [3]  下一页


Tag:初二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奇妙的克隆》同步练习及答案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