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内容预览: 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备课人:岑司(中学语文二级) 第21课 《与朱元思书》(吴均) 一、授课学时: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2、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新课标第一网 (2)、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4、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朗读法 合作探究法 美点寻踪法 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合集,标签: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内容预览:
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备课人:岑司(中学语文二级)
第21课 《与朱元思书》(吴均)
一、授课学时: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2、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新课标第一网
(2)、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4、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朗读法 合作探究法 美点寻踪法 延伸拓展法
四、教学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倘佯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诗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二、仔细观察。
1、明确字词。
缥碧(piǎo) 急湍(tuān) 轩邈(xuānmiǎo) 泠泠(líng)
戾天(lì) 鸢飞(yuān) 经纶(lún) 横柯(kē)
2、作者介绍。
教师提问,学生举手抢答
(1)、齐读:吴均的诗歌《山中杂诗》
(2)、提问:1)这首诗是谁写的? 2)写了什么?3)你还知道关于这个作家什么知识?
明确:1)吴均2)写“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的烟、落日、鸟、云这四种景物3)、吴均(南朝),字叔痒,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梁朝吴兴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他出身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他的诗文“清拔有大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当时有的人效仿他这种文章,称“吴均体”。吴均著有《后汉书注》、《齐春秋》、《庙记》等书,后来都失传了。
三、探究问题
(一)、一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1、欣赏:放配乐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课文,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
2、质疑:是否有还不明白的读音、句读?(举手提问)
明确: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的读音
3、朗读: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流畅感和美感。
(二)二读课文:正确释词并译句
1、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浯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也可请老师回答。
2、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1)独绝:独一无二。
2)负势竞上:依凭(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的主语是“高山”,不是“寒树”,从下文“千百成峰”可以看出。X kb1 .c om
3)“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语出《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所以“好鸟”的“好”是友好,友爱的意思。韵:和谐的声音。
4)“鸢飞戾天”:语出《诗经?大雅》,原诗以“鸢飞戾天,鱼跃天渊”起兴,意思是鸢飞到天上,鱼在深渊中跳跃。本文作者只是借用《诗经》的语言材料,所表达的意思与原诗无关。
3、质疑:对照注释,是否能一句一句解释?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看。
4、讨论: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课堂讨论解决
明确:以下句子要能够正确翻译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显现着共同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任凭(船儿)随着江流往东或是往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