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二比喻是联想的产物,但只有相似联想才能形成比与被比事物的相似点。联想有相类、相反、相关、相似四种方式。相类联想为同质同类事物之间的优劣异同的并列比较,旨在说明相近、不如或超过,其相同点越多越好,区别点相差越远越好。相反联想为对立事物或一事物对立面之间正反是非的并举对比,旨在辩证求异,其相异点越大越好。相关联想是以一个信息源为中心的发散或向心思维,多为不同事物间的因果关联,旨在比较、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类比,推出新知,可供选择的相关点越广越好。虽有形象思维成分,但仅为几个意象的组合,而不是“合则肝胆”的融合。唯有比喻采用相似联想,旨在通过相似点将不同性质与类别的事物融合成一体而构成喻象,突出比与被比事物特点的相似,其相似点越少越好,以加深读者印象。请看下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出水很高的“叶子”与亭亭舞女的“裙”,质地不同,居类各异,但用亭亭舞女翩然起舞的“裙”那自然舒展之状,去比出水很高的“叶子”那自然舒展之态,因物求貌,何其相似!用喻词“像”连接通电,化静为动,从而展现出新颖而生动的形象。从上看
关于比喻,标签:初一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二
比喻是联想的产物,但只有相似联想才能形成比与被比事物的相似点。
联想有相类、相反、相关、相似四种方式。相类联想为同质同类事物之间的优劣异同的并列比较,旨在说明相近、不如或超过,其相同点越多越好,区别点相差越远越好。相反联想为对立事物或一事物对立面之间正反是非的并举对比,旨在辩证求异,其相异点越大越好。相关联想是以一个信息源为中心的发散或向心思维,多为不同事物间的因果关联,旨在比较、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类比,推出新知,可供选择的相关点越广越好。虽有形象思维成分,但仅为几个意象的组合,而不是“合则肝胆”的融合。唯有比喻采用相似联想,旨在通过相似点将不同性质与类别的事物融合成一体而构成喻象,突出比与被比事物特点的相似,其相似点越少越好,以加深读者印象。请看下例。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
出水很高的“叶子”与亭亭舞女的“裙”,质地不同,居类各异,但用亭亭舞女翩然起舞的“裙”那自然舒展之状,去比出水很高的“叶子”那自然舒展之态,因物求貌,何其相似!用喻词“像”连接通电,化静为动,从而展现出新颖而生动的形象。
从上看来,相似联想是构成比喻的手段,孵化相似点的温床。
三
相似点越少越好,是因为“以彼物比此物”的比喻,用事物类似的特点描写事物,常用单句,只有集中于一,才能相互吻合而切贴,突显出其特点的相似。刘勰说“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责”,所谓“切至”,就是比与被比事物类似的特点准确切贴地相似。相似点要“切至”,必须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一要看准对象。设喻时必须看准本体事物的性状特点,才能选好特点与之类似的喻体事物。“柳絮才高不道盐”之说,至今仍然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话说东晋谢安面对六角琼花铺天盖地而来的壮观雪景发问:“大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谢朗开口便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的出句即本体是大雪“纷纷”之状,谢朗仅见“雪”而无视“纷纷”,照他的喻体,只能是“好像撒盐空中而下落”了,因为坚实的盐粒(那时尚无粉盐)撒向空中,如米雪冰雹,哪来六角琼花的“纷纷”之状?谢朗的设喻离开了本体事物的性状特点,必然对不上号,当然要被谢安摇头否定了。而侄女谢道韫沉思后抓住本体大雪“纷纷”的特点设喻:“未若柳絮因风起(即还不如用‘宛如柳絮因风而起舞,浮空而飘落’来比喻)。”这个喻体,形象地描绘了纷纷大雪的白似柳絮、质地轻盈、体态飘逸,多么相切而成象,鲜明而生动,难怪人们称之为“咏絮才”。这个掌故说明,能否认准本体的性状特点,是设喻成败的关键。喻体缺乏针对性而与本体的性状特点失配,因而造成事不周、理不圆的败喻,口头书面均不乏其例。如“大城市的电灯密密麻麻,就像蜘蛛网一样”,用蜘蛛网的密织状态去比电灯的“密密麻麻”多而广的特点,二者大相径庭,挂不上号。再如“市内电线纵横交错,有如星罗棋布”,则把“星罗棋布”多而广的特点,强加在“纵横交错”的密织状态上,二者相去甚远,互不相干。当然,对用语理解有误,也是造成败喻的原因之一。
二要放大特点。有的比喻为了突出喻体的性状特点,对喻体还进一步加以描写,甚至形成特写镜头,以放大它与本体特点的相似。例如:
①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苏洵《六国论》)
② 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惶起来,好像身边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茹志鹃《百合花》)
例①以“抱薪救火”喻“以地事秦”的危害,并对喻体描写为“薪不尽,火不灭”,极言前文“奉之弥繁”之愚,招来“侵之愈急”之祸,以证“弊在赂秦”之理。譬事说理,事理相仿,多么浅显易懂,给人以深刻印象。例②把通讯员的“张惶”之情,附于因身边埋了定时炸弹而造成的“局促不安”的情绪之上,然后进一步描写他不好意思、不知所措的慌乱心态。这一连串的心态,不仅放大了他与女同志相处的羞涩之状,而且抒写了他憨厚、朴实的纯真感情。索物附情,物情一体,物象与赋情多么相像。
对喻体进一步描写,修辞学称之为“曲喻”,可以造成一种永志难忘的美妙境界。
三要把握内涵。设喻、解喻都要既看到喻句主语、宾语部分的中心词,又必须看到对中心词限制与修饰,从比与被比事物内涵的整体容量上把握它们的相似点。例如: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