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几种特殊形式的比喻】我们知道,比喻有三种基本类型,即明喻、暗喻和借喻。其实,比喻还有若干种形式。了解和掌握这些形式,对于灵活运用比喻,提高语言表达技巧,是大有好处的。 1、博喻:又名复喻,即运用多个不同的喻体来说明或描绘同一个本体。这种比喻能够充分地描写事物的特征,形象地揭示事物多方面的内涵,又能大大地增强文章的气势。如:……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白、蓝、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天山景物记》)2、倒喻:又名逆喻,即故意将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倒过来使用,它能使本体得到最大限度的凸现,而且意趣盎然。如: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反对党八股》)3、反喻:即从本体的反面设喻,来说明本体不具备某种性质或特征。这种比喻具有正反对照的效果,能够加强观点和感情的鲜明性。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显耀自己。(《致橡树》) 4、引喻:即运用一种事物蕴含的道理来引出并比喻另一种事物蕴含的道理。它的前
关于比喻,标签:初一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弄清比喻、拟人与联想的关系】
比喻、拟人与联想之间内在的关系是怎样的呢?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比喻”、“拟人”,什么是“联想”。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两个不同类别的事物,在某一点上极其相似,它们之间便可以构成比喻。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部分组成。如《海滨小城》中的“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榕树”是本体,“绿绒大伞”是喻体,“像”比喻词。另外,比喻还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之分。
拟人,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使之具有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如《花潮》中的“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心情”。
联想,是一种写作方法,它是由实在的事物引出来的,写实在事物的时候加上联想,往往更加深刻,更能感动人。联想一般是用“仿佛”、“好像”、“他想”等一类的词引出来的。
其次要弄清楚比喻、拟人和联想的关系:
第一,比喻句的喻体部分都属于联想,但联想不一定是比喻。如:“水面平得像一面镜子。”中的“像一面镜子”是联想也是比喻。而“盲姑娘听着贝多芬的《月光曲》仿佛看见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是联想却不是比喻。一般情况下,比喻句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本体和喻体;二是本体和喻体是不同类别的东西;三是本体和喻体一定有点相同之处。而联想不一定具备这些条件,只要不是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而是由事物引起的想象就属于联想。
第二,同样拟人都是联想,但联想却不一定是拟人。如:“山在欢呼,水在笑”。“欢呼”、“笑”就是由“山”和“水”的声音引起的联想。但是,“看着发下来试卷上的79分,她想:要是再认真一点,多考一分就‘红分’了。”“她想”后面的是联想,不是拟人。
【说比喻的相似点】
一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用“物虽胡越,合则肝胆”来阐述比喻,说明了比(喻体)与被比(本体)事物,虽然像胡天越地那样截然不同,但经过作者的构思融合,就会变得像肝胆那样亲近贴切。“合则肝胆”的核心,就是比与被比事物的相似点。有了这个相似点,用人们熟悉而具体的喻体去形容描写本体,陌生的事物就会豁然明朗,抽象的东西就会有形可感,深奥的道理就会浅显明了,显示着形象思维不同凡响的艺术力量,给人以美感的愉悦与享受。由此可见,相似点是构成比喻的灵魂,理解与掌握相似点,是解喻与设喻的关键。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