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徐社东 《热爱生命》(节选)是人教9下的课文,节选自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同名小说,编排在小说单元,是一篇自读课文。它的故事很精彩,讲述了一个垂死的淘金者在荒原上与一只病狼搏斗,最后活下来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到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途中,被同伴抛弃,独自一人跋涉在荒无人烟的荒原上,最后弹尽粮绝,腿脚受伤,周围是一片迷茫的荒原,此时,一匹病狼,嗅着他的血迹,紧紧地尾随了他。于是,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物”展开了一场互相猎取的搏斗。最终,他,作为人,咬死了狼,吞咽下了病狼的血,并获得了生。
《热爱生命》散论,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关于荒原
故事都是在荒原上展开的。
在西方的艺术表现里,有一些常见的意象,“荒原”即是其一。这其中,最著名的是艾略特的长诗《荒原》。荒原有它的象征意义。自然界的荒原,原始而残酷,正可以象征我们现代人类的某些精神处境。达尔文发现的自然界的动物规则,弱肉强食,在荒原这里非常适用。当然,荒原不仅仅指自然,在现当代意识里,人类集中生存的城市也可以是一座巨大的荒原,物质文明的堆垒,可能是荒原的营造,人类的文化也可以比喻成一座荒原。呼啸山庄分明是一座情感的荒原。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荒原具有当代的意义。
这些关于荒原的诗歌和小说,有意识地把人的生命放在一个残酷的环境里,人在这里,要面临环境的荒原或精神的荒原,要进行严酷的抗争,这就把现实人生里一些极端的场景(矛盾、纠纷)戏剧化地加以呈现了。荒原,成了笼罩在人类生存周围的象征和隐喻。不独这些伟大作品里的主人公身在其中,同样,我们现代人也面临着类似的窘境。所以,这些作品是永恒的。如果能“读出”这样的意味来,即作品主人公的处境就是我们今天的处境,是很有意义的。
同样,在西方的艺术表现里,特别是美国小说和电影里,还有一个公路主题,或者说是一个公路情结,这类作品的剧情大多都在路上或车上发生的。一个个生命,在每小时100码的高速中行走,从这个州到那个州奔波。我们知道,路是大地的经络,是人生行走的路线,它通往无数迷宫,也许通往往生之路,人就活在路上,人也死在路上,渺小的人并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里,人永远在路上。
《热爱生命》首先展现的是荒原,其次是路。荒原里没有路,但也可以说荒原里到处都是路,你战胜了敌手,就是一条活路。
把这些意象联系起来,当然需要深厚的文学素养。这样,我们就可以深入地领会杰克·伦敦《热爱生命》这部伟大的作品。或者说是真的读懂了,或者说是赋予了它更多的当代意涵了。
关于淘金
作品的主人公为什么行走在荒原上?为了一个目的──淘金。
我们人到这世界上来,就是为了淘金的。这是一件很讲究物质的事。但是没有办法,我们每个人都进入到这个游戏规则里来了。有些人假装高尚,但最后,人们还是发现他是为淘金而来的,只不过他的手段不同罢了。
但是,从终极审判的意义上来看,生命的完成,又确实是一件精神的事。这就是说,人之所以为人,最终不是由你取得物质财富的多少来决定的,而是你作为一个人,是不是配得上人这个称号,你作为一个人,在精神上是否能站得起来。这样,淘金就又变成了一件其次的事。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